close

津子說這裡是分享藝術的地方. 時至今日, 一直沒PO相關文章. 今天剛巧找到網路上有這首曲子. 趕緊放上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聆聽.

這是在交響情人夢電影中演奏的其中一首交響樂曲, 1812 Overture festival 49 OP ,共14分49秒

http://mymedia.yam.com/m/2834859

很多交響樂曲都很好聽, 但是我對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的《第2號交響曲》的緩板 (Symphony No. 2 in E minor, Op. 27 Adagio)情有獨鍾. 姐姐的CD, 也因而被我偷偷帶到美國了. 每次在radio上聽到這首樂曲, 也跟著作曲家有一種悲從中來的悲慟. 也許人就是要歷經過一些的事情後, 才更能體會音樂或文章中所有闡述的意境.

Enjo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60qgwtOQCI

以下是由網站, 博客來, 截取下來的作曲家介紹

拉赫曼尼諾夫--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為二十世紀的音樂史寫下燦爛的一頁。隨著電影《鋼琴師》(Shine)的風潮,現在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是滿城皆知。其實,還有許多電影以以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為配樂,例如,電影《似曾相似》(Somewhere in Time)是採用他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拉赫曼尼諾夫來自俄羅斯北方的新城,四歲時開始學琴,在莫斯科音樂院才開始接受比較正統的音樂教育。1891年拉赫曼尼諾夫畢業於莫斯科音樂院鋼琴班,次年則得到作曲家班的文憑。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天分在音樂院發表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歌劇《阿流卡》時就已經顯現。隨後很快又發表交響曲作品《岩石》、第一號交響曲等作品,展現他作品豐富的多變性。進入二十世紀後他的作品日趨成熟,如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歌劇《吝嗇的騎士》及交響曲作品《法蘭西斯卡與黎米尼》等。

  1917年拉赫曼尼諾夫到海外進行巡迴演奏,而後就在美國定居下來。遠離家鄉的他,音樂事業發生危機,在經過十年的空白後,才發表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與《交響舞曲》等作品,這些都是他遠離祖國後的重要代表作。拉赫曼尼諾夫最後死於加州。

必修曲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nmin15 的頭像
    sanmin15

    ~津子的藝享屋~

    sanmin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