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的課程, 在老師回來上課一天後, 聽說又病倒了, 所以星期二人已到了學校, 臨時被通知不上課, 到了星期二下午, 學校寄來一封信, 更動這星期的上課時間. 星期三改成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半, 星期六是一整天. 但實際上, 星期六只有上半天而已. 不知道是否因為課程的變動, 所以星期五當天在中午展示完各式派之後, 下午, 代課老師帶著同學每個人各自做一份不同的派皮, 親自用手桿, 不靠機器.

做派皮通常麵團和奶油要冰到硬, 也因為如此, 要用手桿需要很大的力氣, 要不然派皮就會一動也不動, 另外, 如果在比較熱的環境下桿派皮, 麵團很容易變得很軟, 不好操作又容易黏手. 看著老師桿出來的派皮和自己的差距很大, 也明白功夫是要練出來的.

星期六的公車班次通常會減班, 為了學校的課程變動, 我依照原本的時間出門, 卻在公車亭等了四五十分鐘, 還等不到車, 只好往前走兩個公車站, 搭乘原本要接駁的公車. 當然就在我決定要用走的當下, 要等的公車就像大家所說的"莫非定律" 從我身後出現了, 還真是嘔, 而在那之後, 同一路公車, 只間隔三分鐘, 又出現了  

大概也是因為今天就是桿派皮, 填餡料, 所以遲到了也沒太緊張. 大概遲了10 分鐘, 到的時候, 同學差不多都桿完派皮了. 從冰箱拿出我的派皮開始桿,  我用了吃奶的力量, 也把體重都壓在擀麵棍上了, 但是派皮硬到一動也不動, 老師看不下去, 只好派一個塊頭大的男生幫我桿一點, 讓派皮變薄後比較好繼續桿, 果然女生要做廚房吃力的工作不容易. 看來我需要買一台桿派皮的機器了.    

這次桿的派皮做兩種不同形狀和餡料, 一個是圓形的pithivier (國王派),  裡面是加杏仁餡. 我用刀子刻紋路時, 中間那一點畫太多刀, 導致派皮會切破, 烤好就看到裡面的餡料了, 另外, 這個派烤好,  邊緣應該要往上膨脹, 但是我壓邊太用力, 所以邊緣沒烤鬆. 不過我畫圓的刻痕, 老師說做的還不錯, 有同學畫出來的沒有弧度, 幾乎像是直線.

我發現學烘培, 要很注意老師手的姿勢, 握刀的方式, 拿擠花袋的角度之類的, 唯有姿勢對了, 要做出正確的形狀, 才比較容易成功. 有時候太過刻意老師做出的形狀, 事後想再模仿, 因為角度姿勢不對, 就很難做出相同的形狀了.  

IMG_2836

 

另一個派皮的作品, 是像水餃形狀的Chausson, 中間是蘋果餡. 裡面混了兩種蘋果, Golden Apple & Granny Smith. 我對蘋果是沒興趣的人, 但是在星期六與同學的麻辣午餐後, 和同學坐在咖啡廳時, 嚐了一口, 欲罷不能, 把整個都嗑光了. 因為只做了六個, 吃了一個, 剩下的五個,  就全給了寄宿家庭 (成員有五名). 事後還跟同學勒索要一個, 星期一帶到學校給我解饞. 

 IMG_2821

下圖中, 左邊第二個疊在上面的蘋果派, 邊緣就有出現層次, 國王派烤好就是要像這樣子澎起來, 出現許多的層次.

IMG_28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min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